PCDIY!業界新聞
-
科技巨頭重磅來襲,COMPUTEX 2021 Hybrid首波參與大廠名單出爐
外貿協會今日宣布Acer、AMD、Arm、Intel、Micron、NXP、Qualcomm和Supermicro等全球資通訊產業指標大廠,將參與2021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虛實整合平臺—「COMPUTEX 2021 Hybrid」,與COMPUTEX一同擘劃前瞻科技藍圖。 2021年5月31日至6月30日COMPUTEX將推出線上線下整合展會—「COMPUTEX 2021 Hybrid」,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規劃以「實體活動」與「#COMPUTEXVirtual線上展」結合的創新模式,攜手國際指標大廠,跨地域串聯全球科技生態系,無論全球與會人士身在何處,都能夠透過平臺即時掌握產業最新脈動。 科技巨頭紛紛表態支持參與COMPUTEX 2021 Hybrid,除了顯示臺灣資通訊產業基本面亮眼、產業鏈堅韌且高階技術領先世界外,也代表大廠對於COMPUTEX所建構的生態圈深具信心,利用展會亮相機會發表最新技術與產品。 外貿協會表示,截至目前,Acer、AMD、Arm、Intel、Micron、NXP、Qualcomm和Supermicro等全球科技指標大廠皆確認參與COMPUTEX 2021 Hybrid,透過虛實整合的模式,吹響新布局號角,與COMPUTEX一齊引領產業前行。新創方面,臺灣最新型加速器(TAcc+)與荷蘭等國際團隊,亦將帶領優質新創團隊參與展會,為新創開啟鏈結全球市場契機,也為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COMPUTEXVirtual線上展 #COMPUTEXVirtual線上展導入剛在日本上市的臺灣獨角獸公司Appier人工智慧科技,賦予高精準度的參展及觀展體驗,並同場加映#InnoVEXVirtual(創新與新創展區),協助廠商與新創社群加強行銷力道並大幅提升媒合成功機會。 #COMPUTEXVirtual線上展以「虛擬展示」、「前瞻趨勢」、「商機媒合」、「精準推薦」為四大特色與重點,透過智慧化推薦虛擬攤位,協助買主精準尋搜尋展廠商,並利用視訊洽談、會議預約與即時文字對話等功能進行雙向互動交流。 實體活動規劃 今年COMPUTEX實體展示改為全面線上化,最受到業界矚目的COMPUTEX Forum、CEO Keynote、InnoVEX Forum與各大廠舉辦的論壇活動,仍將於6月第一週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舉行,並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模式,讓無法親臨實體活動的全球觀眾透過#COMPUTEXVirtual與#InnoVEXVirtual線上展瞭解趨勢觀點及大廠動向。 #COMPUTEXVirtual及#InnoVEXVirtual線上展現已開放參展與觀展報名,外貿協會將陸續公布更多COMPUTEX 2021 Hybrid廠商訊息及活動細節。 #COMPUTEXVirtual線上展觀展免費報名(Visitor Registration): https://virtual.computextaipei.com.tw/ #COMPUTEXVirtual線上展參展報名 (Exhibitor Registration): 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CVirtual01 #InnoVEXVirtual線上展參展報名(Exhibitor Registration): 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IVirtual01
-
紅帽高層人事新布局,持續以開放式混合雲技術,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加速數位轉型進程
世界領先開放原始碼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紅帽公司公布新人事命令,Dirk-Peter(DP)van Leeuwen 將擔任資深副總裁暨北美商業業務總經理;而 2020 年 10 月甫加入紅帽擔任亞太區業務副總裁的 Marjet Andriesse,則繼任紅帽副總裁暨亞太區總經理。此命令即日生效,Dirk-Peter van Leeuwen 和 Marjet Andriesse 都將直屬於紅帽全球業務與服務執行副總裁 Larry Stack。 Larry Stack 祝賀:「過去幾年 DP 的領導力和策略思維持續推動紅帽在亞太區成長,使我們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企業。相信他將帶著對開源和開放式工作模式的熱情,在北美的新職務助力客戶解決各種 IT 挑戰。另一方面,Marjet 成熟的業務領導能力和豐富的產業知識,使她成為接手 DP 的不二人選。這次人事命令讓兩位最佳領導人能協助客戶邁向成功,對紅帽而言真是令人興奮的時刻。」 自 2004 年加入紅帽以來,Dirk-Peter van Leeuwen 於成就客戶和擴展國際業務上功不可沒。最初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以及中、東歐的營運扮演關鍵;2009 年後被任命為亞太區業務、行銷和營運負責人,在其帶領下紅帽亞太區的客戶成長顯著。無論是將現代化及數位轉型視為當務之急的成熟市場,或者由敏捷驅動創新的新興市場,他都協助建立紅帽在開放混合雲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Dirk-Peter van Leeuwen 將基於過去經驗,以紅帽北美商業業務領導人的新身分進一步推動數位轉型,包含銷售、顧問和通路活動等,並預計在幾個月內從新加坡遷居至北美。 Dirk-Peter van Leeuwen 表示:「我非常榮幸能夠在任內見證紅帽亞太區大量的業務增長,並且在未來看見巨大的商機;透過團隊合作,讓我們找到共同的目標,也協助客戶回應不斷變化的科技時局。接任新職務後,我期待能攜手北美團隊與客戶擁抱開源技術並推動創新。」 Marjet Andriesse 於 2020 年加入紅帽,短時間內便建立起令人敬重且經驗豐富的業務領導人形象,因為她持續將客戶滿意度和團隊合作視為優先。Marjet Andriesse 在業界擁有超過 25 年的豐富經歷,曾帶領歐洲和亞洲多家企業的全球和區域團隊取得優異成績,包含拓展全新業務市場和協助收購後的企業轉型。加入紅帽之前,她曾擔任 Telstra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以及 Randstad 的資深領導職。本次升任新職務後,Marjet Andriesse 將驅動紅帽於亞太區的下一階段成長,並透過開放式混合雲技術協助客戶航向目標。 Marjet Andriesse 分享:「加入紅帽以來,紅帽人對於開源技術的貢獻以及服務客戶的渴望讓我印象深刻。紅帽落實了開源對於推動軟體創新的影響力,客戶也倚賴我們於開放式混合雲策略的建議。我會持續在新的職位為產業提供創新技術,同時帶領團隊進入下一階段成長。」
-
HyperX自家首款60%尺寸鍵盤Alloy Origins 60於台灣上市,全新Alloy Origins 60採用HyperX線性自有紅軸,提供玩家更輕巧且耐用的遊戲體驗
聽見廣大玩家的心聲,知名電競周邊產品領導品牌HyperX宣布品牌首款60%尺寸鍵盤Alloy Origins 60即日起於台灣正式上市。甫於年初CES盛會上發表的Alloy Origins 60採用耐用可靠的 HyperX 自有紅軸,可承受高達 8 千萬次點擊,使玩家在速度和效能間取得絕佳平衡。此外,HyperX 機械鍵軸具備外露 LED,可提升 RGB 亮度及炫彩效果;兩色成形的PBT鍵帽側面印有Function鍵複合功能,方便快速查找且更加耐用。 Alloy Origins 60機械式電競鍵盤是首款搭載HyperX線性紅軸的60%鍵盤,自行設計的機械式線性紅軸備受好評,擁有更短按鍵行程和極輕觸發力道,有效縮短鍵軸的反應時間,提升玩家的遊戲品質。鍵盤採用更穩定及高耐用性的航太級全鋁合金結構,其60%尺寸的簡潔設計為桌面提供更大的滑鼠移動空間,為習慣使用小尺寸鍵盤的專業玩家提供絕佳選擇。 HyperX表示:「從各尺寸鍵盤到自有鍵軸,HyperX致力於推出符合玩家特色需求和設計規格的可靠產品。無論是居家辦公、電腦遊戲,亦或是在尋找精巧外型鍵盤的玩家,全新Alloy Origins 60機械式電競鍵盤均能滿足玩家的遊戲需求並提升表現,於職場和遊戲戰場發揮超群實力。」 外觀設計的部分,Alloy Origins 60鍵盤以外露 LED的設計提升RGB亮度及炫彩效果,同時搭配5種可調整的亮度模式,隨時隨地展現個人獨特風格。為更貼近玩家使用需求,可透過NGENUITY軟體自訂燈效、遊戲模式和巨集等功能,最多可儲存3種不同的設定檔,依需求隨時切換;再搭配100%防鬼鍵和全鍵不衝突功能,確保所有鍵擊準確執行。 值得一提的是,Alloy Origins 60除了隨附鍵帽拔鍵器外,更額外附贈一顆HyperX Logo圖案ESC鍵和迴漩渦紋樣式的特別版空白鍵,方便玩家依喜好替換。電源線的部分採用可拆式的USB Type-C轉USB Type-A,出門攜帶更加方便。 全台首批限量50把的Alloy Origins 60機械式電競鍵盤,即日起於原價屋蝦皮商城獨家販賣,建議售價為NT$ 2,990。為回饋台灣消費者,凡購買即可以NT$99加價購買Pulsefire Core RGB電競滑鼠,數量有限,售完為止!如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至HyperX官網 。
-
NVIDIA 宣布推出專為大型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作業負載使用的 CPU,「Grace」CPU 採用節能的 Arm核心,為訓練大型 AI 模型的系統帶來十倍的效能躍升,瑞士國家超級運算中心與美國能源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為首批打造採用 NVIDIA CPU 的超級電腦單位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推出首個採用 Arm 架構的資料中心 CPU (中央處理器),其針對最複雜的人工智慧 (AI) 與高效能運算作業負載的效能是當今最快之伺服器的十倍。 超過一萬年工程心血結晶的 NVIDIA Grace CPU,旨在滿足全球最先進應用程式的運算需求,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推薦系統與 AI 超級運算,由於這些應用必須分析龐大的資料集,因此需要超快速的運算效能與大量的記憶體。Grace CPU 整合節能的 Arm CPU 核心與創新的低功率記憶體次系統,達到高效能且節能的設計。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頂尖的 AI 與資料科學正在推進當今電腦架構的極限,因為要處理的資料量多到無法想像。NVIDIA 採用授權的 Arm IP 打造出專為大型 AI 與高效能運算設計的 Grace CPU。結合 GPU 與 DPU,Grace 為我們帶來第三個基礎運算技術,以及重新架構資料中心並推進 AI 的能力。NVIDIA 現在是提供三種晶片的公司。」 Grace 是具高度特定性的處理器,專為如訓練超過一兆個參數的次世代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作業負載所設計。一套基於 Grace CPU 架構的系統與 NVIDIA GPU 緊密結合時,將提供較當今基於 x86 CPU 運行的最頂尖 NVIDIA DGX 架構系統提升十倍的效能。 預計絕大多數的資料中心將繼續由現有的 CPU 提供服務,而為紀念美國電腦程式設計先驅 Grace Hopper 而命名的 Grace CPU,將服務特定的運算領域。 瑞士國家超級運算中心 (CSCS) 與美國能源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率先宣布計劃打造採用 Grace 的超級電腦,以支援國家級的科學研究。 由於資料量與 AI 模型大小呈指數成長,NVIDIA 宣布推出 Grace。當今最大型的 AI 模型包含數十億個參數,且每兩個半月就會增加一倍。訓練這些模型需要一個能與 GPU 緊密結合的全新 CPU,才能消除系統瓶頸。 NVIDIA 利用 Arm 資料中心架構極為優異的彈性來打造 Grace。藉由導入全新伺服器級的 CPU,NVIDIA 正在 AI 與高效能運算社群推動科技多元化的目標,而選擇解決方案是解決全球最為迫切問題所需的創新關鍵。 Arm 執行長 Simon Segars 表示:「Arm 作為全球授權最為廣泛的處理器架構,每天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新方式帶動創新。NVIDIA 推出 Grace 資料中心 CPU,完美展現 Arm 的授權模型如何促成重要的科技創造,這項創造將進一步支援全球各地 AI 研究人員與科學家的驚人表現。」 瑞士國家超級運算中心與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雙雙計劃於 2023 年,讓採用 Grace 並由慧與科技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所打造的超級電腦正式上線。 瑞士國家超級運算中心主任 Thomas Schulthess 教授表示:「NVIDIA 新穎的 Grace CPU 讓我們得以融合 AI 技術與經典的超級運算,解決運算科學界最棘手的問題。我們很高興能為我們在瑞士與全球各地的用戶提供 NVIDIA CPU,以處理與分析大量且複雜的科學資料集。」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主任 Thom Mason 表示:「由於這套次世代系統在記憶體頻寬與容量間取得創新的平衡,將決定我們機構的運算策略。借助 NVIDIA 全新的 Grace CPU,我們將可以使用高保真度的 3D 模擬與分析功能,並以較過往更大量的資料集進行先進的科學研究。」 Grace 效能的基礎是第四代 NVIDIA NVLink 互聯技術,其可以在 Grace CPU 與 NVIDIA GPU 間,提供創紀錄的 900 GB/s 連結傳輸速度,與當今技術領先的伺服器相比,聚集頻寬提升三十倍。 Grace 也將採用創新的 LPDDR5x 記憶體次系統,與 DDR4 記憶體相比,提供兩倍的頻寬以及十倍的能源效率。此外,全新的架構利用單一記憶體位址空間,提供統一的快取記憶體一致性,並結合系統與高頻寬記憶體 (HBM) GPU,簡化可編程性。 Grace 將由 NVIDIA 高效能運算軟體開發套件以及全套的 CUDA 與 CUDA-X 函式庫支援,可以加速超過 2,000 個 GPU 應用,並為從事全球最重要挑戰的科學家與研究人員,加速探索的腳步。 NVIDIA Grace CPU 預計將於 2023 年年初上市。 欲瞭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4 月 12 日至 16 日於線上登場的 GPU 技術大會 (GTC21),活動為免費報名註冊。
-
NVIDIA 與合作夥伴攜手將 Arm 運算架構,用於雲端、高效能運算、邊緣及 PC 領域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展開一系列的合作計畫,將 NVIDIA 的 GPU 及軟體結合採用 Arm 架構的 CPU,將 Arm 靈活且節能的架構優勢擴大至處理從雲端到邊緣的運算作業負載。 這些計畫包括整合以 AWS Graviton2 為基礎的 Amazon EC2 執行個體與 NVIDIA GPU;透過全新高效能運算開發者套件,支援科學及人工智慧 (AI) 的應用開發;提升邊緣的影像分析和安全功能;以及透過 NVIDIA RTX™ GPU 打造全新等級的 Arm 架構 PC。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rm 的能源效率及 IP 商業模式,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 CPU。在 Arm 架構的生態系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已經準備好將基於 Arm 架構的產品應用在如雲端、超級電腦、PC 及自動化系統等新興市場。隨著今天宣布的嶄新合作關係,我們正邁出重要的一步,將 Arm 生態系擴大至行動及嵌入式裝置以外的地方。」 NVIDIA 與 AWS 宣布雙方將攜手在雲端部署 GPU 加速的 Arm 架構執行個體。全新的 Amazon EC2 執行個體將 AWS Graviton2 處理器與 NVIDIA GPU 結合,並提供一系列的優勢,包括更低的成本、支援更豐富的遊戲串流體驗,以及處理 Arm 架構的作業負載時有更好的表現。 這些執行個體讓遊戲開發者能夠在 AWS 上以原生方式運行 Android 遊戲、透過 NVIDIA GPU 加快渲染和編碼速度,以及在無需運行模擬軟體的情況下,將遊戲內容串流至行動裝置上。 NVIDIA 推出用以支援科學運算的 NVIDIA Arm HPC 開發者套件,以因應對節能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日漸增長的需求。此套件包含一個 Ampere Altra CPU,其具備 80 個 Arm Neoverse 核心,運行頻率高達 3.3GHz;雙 NVIDIA A100 GPU,每一個 GPU 可提供 312 teraflops 的 FP16 深度學習效能;以及雙 NVIDIA BlueField-2 DPU,可用於加速網路、儲存及安全性功能的執行速度。 此開發者套件運行 NVIDIA HPC SDK,讓工程師、科學家及開發人員可以利用這套編譯器、函式庫和工具,建立 HPC 與 AI 應用程式,並將其遷移至 GPU 加速的 Arm 架構運算系統中。 開發人員與獨立軟體供應商 (ISV) 合作夥伴可以使用此開發者套件,輕鬆地遷移和驗證他們的軟體,並進行效能分析。率先部署的領先運算中心包含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和石溪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台灣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及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Ampere Computing 解決方案部門資深總監 Sean Varley 表示:「NVIDIA GPU 和 DPU 加速器,加上雲端原生 Ampere Altra 處理器,這個強大的組合讓我們的客戶可以享受到領先的效能、擴充性、執行個體及核心密度,同時如預期,其可用於執行極為嚴苛的資料中心和雲端作業負載,如雲端遊戲、高效能運算、科學運算、人工智慧及網路。NVIDIA 的 Arm HPC 開發者套件是一種簡單且易使用的方式,可以測試這個世界級的組合處理最具挑戰之作業負載的能力。」 開發人員可以在此申請 HPC 開發者套件早鳥試用。開發者套件將於今年第三季上市。 此外,NVIDIA 正與實驗室主任、科學家及合作夥伴合作,協助他們將軟體遷移至 Arm 架構 CPU 和 NVIDIA GPU 上運行。 NVIDIA 正在擴大與 Marvell 的合作,將 OCTEON DPU 結合 GPU,以加速雲端、企業、運輸與邊緣應用程式的運行速度。這一組合將加速處理 AI 作業負載的速度,例如從邊緣到雲端的網路最佳化和安全性功能、提升系統效能與降低延遲。 Marvell 總裁暨執行長 Matt Murphy 表示:「Marvell 採用 Arm 架構的 OCTEON DPU 平台,在提供引領業界的解決方案以滿足雲端資料中心日益增長的安全、網路與儲存需求上,擁有悠久且被業界認可的紀錄。我們很高興能擴大與 NVIDIA 多年的合作關係,將 OCTEON DPU 結合 NVIDIA GPU,以加速新興的邊緣到雲端應用程式中的影片分析與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在 PC 方面,NVIDIA 則是與全球最大的 Arm 架構系統單晶片供應商之一的聯發科技 (MediaTek) 合作,打造一個支援 Chromium、Linux 和 NVIDIA SDK 的參考平台。NVIDIA RTX GPU 結合高效能且節能的 Arm Cortex 處理器,將逼真的光線追蹤繪圖和先進的 AI 技術應用在新型的筆記型電腦上。 聯發科技執行長蔡力行表示:「聯發科技是全球最大的 Arm 晶片供應商,產品支援智慧型手機、Chromebook 和智慧電視等領域。我們期待利用我們的技術與 NVIDIA 合作,將 GPU 的強大能力帶入 Arm PC 平台,以用於遊戲、內容創作等更多層面。GPU 加速技術將大力推動整個 Arm 生態系的發展。」 欲瞭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4 月 12 日至 16 日於線上登場的 GPU 技術大會 (GTC21),以及執行長黃仁勳的主題演說,此活動為免費報名註冊。
-
NVIDIA 推出企業用的 Omniverse 設計協作與模擬平台,頂尖的電腦製造商推出用於 Omniverse 的工作站及 NVIDIA 認證系統,BMW 集團、愛立信、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WPP 皆率先採用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 NVIDIA OmniverseTM Enterprise 即將上市,這是全球首個能夠讓世界各地的 3D 設計團隊跨多個軟體套件,在共享虛擬空間即時進行協作的技術平台。 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 使得 3D 製作團隊能夠流暢地合作以執行複雜的專案,這些團隊通常規模龐大、身懷絕技且遍布各地。設計師、藝術家與審核者無需面對面開會,也不需要交換和反覆修改大量檔案,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能透過各種裝置在虛擬世界中同時進行作業。 BMW 集團、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及 WPP 等具有豐富設計經驗團隊的企業,早已針對 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 進行評估。三個月前開放個人公開測試版後,已有近 1.7 萬名使用者下載了這套軟體。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每隔幾十年,各種技術就會匯集在一起,並形成一種全新的事物,Omniverse 就是這樣子的發明。集結 NVIDIA 旗下各項技術的 Omniverse,讓我們能夠創建和模擬遵守物理定律的共享虛擬 3D 世界。Omniverse 的即時應用令人難以置信,從連接設計團隊進行遠端協作,到模擬工廠和機器人的數位孿生。科幻小說裡的 metaverse 已近在眼前。」 全新的 Omniverse Enterprise 平台包含NVIDIA Omniverse Nucleus 伺服器,用於管理用戶間的共用資料庫,以及領先業界設計應用程式的外掛程式 NVIDIA Omniverse Connectors。 另外亦包含兩個終端使用者應用程式。NVIDIA Omniverse Create 可加速場景合成,允許用戶以即時互動方式進行組裝、打光、模擬和渲染場景;NVIDIA Omniverse View 以極為寫實的渲染效果,協助建築和工程專案流暢地進行協作設計和視覺化作業。NVIDIA RTX™ 虛擬工作站 (vWS) 軟體也是此平台的一部分,它讓協作人員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運行自己的繪圖密集型 3D 應用程式。 專業人員可以在 NVIDIA RTX 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上,運行經過測試及最佳化的 Omniverse Enterprise,以及在 NVIDIA EGX™ 平台上運行 NVIDIA 認證系統™,這麼一來便能將工具部署到任何規模的組織中,從使用本地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的小型工作群組,到遍布全球各地、使用多種裝置連入資料中心的團隊。 在過去兩年內,有超過四百家企業評估過 Omniverse,包含: BMW 集團是第一個使用 NVIDIA Omniverse 來設計整個工廠端到端數位孿生的車廠。全球生產網路中的數千名規劃人員、產品工程師、設施經理及精實管理專家 (lean experts),能夠在單一的虛擬環境中進行協作,在實際建造工廠或整合新產品之前,可以針對極其複雜的製造系統進行設計、規劃、工程、模擬和最佳化調整。 BMW AG 負責生產的董事會成員 Milan Nedeljkovic 表示:「NVIDIA Omniverse 與 NVIDIA AI 讓我們有機會模擬我們自家生產網路中的 31 個工廠。我們可以模擬出完整工廠模型裡的所有元素,包括相關人員、機器人、建築物和組裝配件,以支援使用各項人工智慧項目,如虛擬工廠規劃、自動化機器人、預測維護和大數據分析。這些創新項目將縮短規劃時程、提高靈活性和準確度,最終將規劃作業流程的效率提高 30%。Omniverse 改變了遊戲規則,為我們這項產業樹立協作平台的標準。」 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 (ILM) 一直在評估 Omniverse 用於各種工作流程的情況,尤其是將多個傳統應用程式建立的內容整合起來,以及促進遍布全球各地的團隊之間進行同步協作。Omniverse 將有機會消除過去不利於創作過程的技術障礙,協助跨部門即時做出決策。 英國建築設計與工程公司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使用 Omniverse,為分佈於全球 14 個國家的團隊提供流暢的協作設計以達成視覺化功能。 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應用研究與開發小組合夥人 Martha Tsigkari 表示:「Omniverse 是一個具革命性的平台,讓我們的設計師在使用他們所選擇的軟體進行工作時,可以同時對一個場景進行協作,並看到各種設計更改的情況。由於我們可以同時進行審查設計方案,我們將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設計和視覺化。未來若加入機器學習等技術,將有更多機會把科技應用在輔助創作的過程上。」 全球最大行銷服務集團 WPP 運用 NVIDIA Omniverse 平台,以完全虛擬製作的方式取代傳統的現場製作,重塑廣告內容製作的方法。在各項 COVID-19 的限制令發佈後,WPP 團隊便無法自由出入各種現場為客戶拍攝廣告。他們利用 NVIDIA Omniverse 平台,以協作的方式進行設計、建造及模擬逼真的虛擬森林,完全無需親臨現場拍攝。 Hogarth 全球執行長 Richard Glasson 表示:「WPP 的全球內容製作專家 Hogarth,是全球同業裡規模最大的一個。我們每年為客戶完成超過 1,500 個拍攝案。Omniverse 改善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得管道中不同接觸點的多名藝術家,能夠在同一時間、從世界上任何地方以虛擬方式協作完成一個場景。此舉大幅減少了我們的碳足跡,並將永續製作帶入生活。」 頂尖的電信公司愛立信 (Ericsson) 使用 Omniverse 平台模擬未來的 5G 網路,並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結果。 愛立信網路開發部門負責人 Joakim Sorelius 表示:「NVIDIA Omniverse 平台讓我們的團隊能夠以虛擬方式,探索任何城市獨特的地形樣貌,不管是舊金山的丘陵地形,亦或是法蘭克福的高樓大廈,以及其對無線電網路效能的影響。結合我們深厚的模擬專業知識與 Omniverse 出色的視覺化技術,我們將無線電網路分析提升到新的高度,藉此取得深入見解,以確保客戶享有最佳的 5G 體驗。我們認為 Omniverse 是協作與規劃的未來。」 動視 (Activision Publishing, Inc.) 正在研究怎麼將 NVIDIA Omniverse 的 AI 搜尋功能,用於其屢獲殊榮的熱賣電玩遊戲體驗上,讓藝術家、遊戲開發者和設計師能夠使用文字或影像,在龐大未標記的 3D 資產資料庫中,以直覺方式進行搜尋。 全球 3D 產業採用皮克斯 (Pixar) 的通用場景描述 (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等開源檔案框架,並鼓勵軟體應用程式之間的互通性,在打造 metaverse (一個大規模的共享虛擬世界)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NVIDIA Omniverse 生態體系不斷擴大,將 Bentley Systems、Adobe、Autodesk、Epic Games、ESRI、Graphisoft、Trimble、McNeel & Associates、Blender、Marvelous Designer、Reallusion 及 wrnch Inc. 等軟體公司領先業界的應用程式串連在一起。 基礎架構工程軟體公司 Bentley Systems 宣布將把基礎架構數位孿生應用於 NVIDIA Omniverse。Bentley 是第一個採用 NVIDIA Omniverse 即時渲染、AI 與模擬功能的公司。 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 軟體採訂閱制,其中包括 NVIDIA 的企業支援服務。NVIDIA 與頂尖的電腦製造商所組成的合作夥伴網路中,包括華碩 (ASUS)、BOXX Technologies、思科 (Cisco)、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惠普 (HP)、聯想 (Lenovo) 及美超微電腦 (Supermicro),皆支援 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
-
NVIDIA 揭曉 NVIDIA DRIVE Atlan,一款用於次世代自駕車的車載 AI 資料中心 ,在單一晶片上融合 AI 與 BlueField 技術,全新 SoC 提供自駕車,超過 1,000 TOPS 的運算能力及資料中心等級的安全保障
NVIDIA (輝達) 今日發表用於自動駕駛車的次世代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 NVIDIA DRIVE™ Atlan,這款處理器可提供超過 1,000 TOPS 的運算量,鎖定各大車廠將於 2025 年推出的車款。 在單一晶片上的 NVIDIA DRIVE Atlan 是 NVIDIA 自駕車集中運算藍圖中的最新產品,將 AI 和軟體與最新的運算、網路和安全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效能和安全性。 DRIVE Atlan 將採用 NVIDIA 的次世代 GPU 架構、新的 Arm CPU 核心,以及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加速器。Atlan 擁有可媲美資料中心的效能,將為各大車廠提供充足的運算能力,以打造具有豐富可程式化能力的軟體定義車輛,並且能夠透過安全的無線更新 (OTA) 永久持續升級。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運輸業需要擁有一個可用上數十年的可靠運算平台。軟體投資太過龐大,無法為每輛車重複投資。NVIDIA DRIVE 是最先進的 AI 和自駕車運算平台,具備豐富的全球軟體及開發者產業生態系,而且每一代在架構上都能相容。我們在今天宣布為產品發展藍圖加入新的生力軍,全新的 DRIVE Atlan 真的是一個技術奇蹟,它融合了 NVIDIA 在 AI、汽車、機器人、安全性及 BlueField 安全資料中心方面的各項優勢,為客戶打造安全的自駕車隊。」 DRIVE Atlan 將整合 NVIDIA BlueField® 資料處理單元 (data processing unit;DPU),這款處理器可提供廣泛的先進網路、儲存及安全服務,以支援自駕車中複雜的運算和 AI 作業負載。BlueField 能提供完整的資料中心基礎架構單晶片可程式化能力,還加入一塊安全隔離區,以防止資料外洩和網路攻擊。NVIDIA 從零開始設計的 DRIVE Atlan 晶片以安全可靠的方式,處理自駕車中同時運行的大量 AI 應用程式。 NVIDIA 先前用於自駕車的處理器 NVIDIA DRIVE Xavier™ (30 TOPS),現在已經用於量產的汽車和卡車上,而各大頂尖車廠已經在從 2022 年的生產線中,選擇使用 NVIDIA DRIVE Orin™ (254 TOPS)。NVIDIA DRIVE™ Atlan 鎖定 2025 年及之後生產的汽車,將擴大 NVIDIA DRIVE 系統單晶片系列產品的領導地位。 自 NVIDIA DRIVE Atlan 的出現,Orin 和 Xavier 與可透過開源的 CUDA® 和 TensorRT™ API 及函式庫進行程式編寫。開發人員在建立未來的自駕車生產藍圖時,能善加運用他們在多代產品上的投資。 敬請關注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於 GTC21 大會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宣布推出 NVIDIA DRIVE Atlan 和更多其他消息。免費報名於 4 月 12 日至 16 日舉辦的 GTC21。
-
Sony FE 50mm F1.2 GM 全片幅大光圈定焦鏡 極致光學工藝展現,同場加映收音利器:全新 ECM-W2BT 無線麥克風、ECM-LV1 輕巧型領夾式立體聲麥克風
Sony Taiwan 今 (4/13) 發布 G Master 系列最新大光圈全片幅鏡頭 FE 50mm F1.2 GM (型號:SEL50F12GM),將於 2021/4/14 正式在台上市;開發團隊為了能讓鏡頭充分發揮相機機身的功能,從裝置層級開發各種必要元件,因而此款新鏡頭不僅承襲 G Master 系列備受推祟的卓越高解析度和優異出色的散景效果,輕巧的鏡身設計更結合超群的自動對焦(AF)功能及可靠的專業操控性能,堪稱 G Master 系列的顛峰之作,帶來與眾不同的影像創作體驗。 FE 50mm F1.2 GM 鏡頭透過 F1.2 超大光圈可打造細緻淺景深效果,並支援在低光源拍攝環境採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和更低 ISO 感光度,以發揮最大的創作可能性,非常適合進行人像拍攝、婚禮動靜態拍攝或體育賽事等拍攝題材。 FE 50mm F1.2 GM 配備包含三枚極限非球面 (XA)鏡片在內的最新光學結構技術,可創造高解析度影像,即便在 F1.2 最大光圈設定下也能維持極致畫質水準;全新鏡頭使用 Sony 奈米 AR 鍍膜 II,能有效減少內部反射,避免鬼影與耀光狀況產生,確保在背光下仍可捕捉清晰無瑕的影像。 此款鏡頭擁有全新開發的 11 枚葉片圓形光圈,即使在光圈全開向下降兩級的設定下,也幾乎可以維持圓形,結合精密光學設計可抑制球面像差,並在前景或背景展現柔和的淺景深效果;而在 F1.2 最大光圈,更可實現 G Master 系列鏡頭的非凡散景效果,突顯拍攝主體讓影像展現絕佳立體感。 全新鏡頭配備雙 XD (極高動態) 線性馬達提供高效率推動力,實現快速、精確、安靜的自動對焦和追蹤,即使在極淺的景深下仍能保持主體對焦清晰無誤;當使用者在錄製 4K 影片等特別需要眼部自動偵測追蹤的精準對焦拍攝情境下,FE 50mm F1.2 GM 出色對焦反應速度、極低延遲與低震動性能,可讓使用者專注於構圖,捕捉完美影像;此外,鏡頭採用涵蓋兩組對焦鏡組的「獨立浮動對焦系統」結合驅動演算法,讓鏡頭可擁有 0.4m 的最近對焦距離,且在整個對焦範圍內實現高解析度的銳利影像表現。 為專業創作者而生的 FE 50mm F1.2 GM 配備線性響應手動對焦、光圈環刻度開關、對焦模式切換開關與兩個對焦鎖定按鈕,使操控變得更簡易直覺;FE 50mm F1.2 GM 亦具有防塵防滴設計,前玉鏡片的氟鍍膜可避免沾染手指印、灰塵、水、油等髒污;與目前體積重量相近的 FE 50 mm F1.4 ZA 鏡頭相較,在差異完整半級光圈、有效光圈 (直徑) 必須放大約 17% 或是光圈面積增加約 40% 的光學事實中,透過 Sony 全新模擬技術和最頂尖的光學設計,甫能實現 FE 50mm F1.2 GM 極致輕巧鏡身兼具卓越影像表現的成果,帶給創作者更高的機動性和便攜性。 為了最佳化影像錄製流程,Sony 持續推出包含符合專業後製工作流程彈性多元需求的 XLR-K3M、具備高階數位訊號處理且可切換三種指向模式的 ECM-B1M、輕巧棒型指向性麥克風 ECM-CG60、輕盈小巧的立體聲麥克風 ECM-XYST1M 等多款收音設備以符合影片創作者的各式拍攝情境;今日也同步發布最新 ECM-W2BT 無線麥克風和 ECM-LV1 領夾式立體聲麥克風,為 Vlogger、YouTuber 或其他影片創作者提供高品質且穩定便利的錄音效能。 ECM-W2BT 藍牙無線麥克風:包含一個麥克風和接收器,透過 MI 多重介面熱靴座搭配 Sony 相機使用,可無線收錄低噪音數位音訊;此外,透過接收器 3.5mm 立體聲迷你插孔,亦可搭配未支援 MI 熱靴座的相機、電腦或手機裝置使用;ECM-W2BT 共有麥克風、混合、接收器模式三種收音方式,可依單向或同步對話等不同需求做調整;ECM-W2BT 無線麥克風搭載衰減器,可依聲源的音量調整收音靈敏度,在環境音過大的狀態以較低的音量錄製,或將較安靜的聲音放大以錄製更清晰的音頻;可收錄雙軌音訊,採用低延遲、高音質的 Qualcomm®aptX™ 藍牙編碼器,穩定連線距離最遠可達 200 公尺,電量最高可使用約9小時 ;體積輕巧且具備防塵防滴設計,並可搭配防風罩使用,有效減少風噪。 ECM-LV1 領夾式立體聲麥克風:透過外接 3.5mm 支援立體聲音頻輸入,可搭配 ECM-W2BT 藍牙無線麥克風使用,配備防風罩以減少風噪聲,完美收錄清晰高品質音訊。小巧迷你的設計加上 360 度可旋轉的夾子,方便橫向夾在領帶或垂直固定在口袋上,應用更為靈活。 Sony 全新 E 接環全片幅鏡頭 FE 50mm F1.2 GM (建議售價: NT$59,980 )、ECM-W2BT 無線麥克風 (建議售價: NT$5,980),和 ECM-LV1 輕巧型領夾式立體聲麥克風 (建議售價: NT$980) 將於 2021/4/14在台上市 SEL50F12GM產品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RFSS7vNTY SEL50F12GM開發團隊訪談 https://www.sony.com.tw/zh/electronics/interview-sel50f12gm ECM-W2BT、ECM-LV1產品影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T77qzGkII
-
技嘉科技伺服器產品支援新款NVIDIA GPU,致力於提供用戶效能最佳化的伺服器產品
高性能伺服器與工作站領導品牌技嘉科技今日宣布旗下伺服器將陸續驗證並支援NVIDIA最新發表的A30、A10、RTX A5000,RTX A4000 GPU運算加速卡。基於NVIDIA Ampere架構設計,這些加速卡效能較上一代有著顯著提升。其中的NVIDIA A30和A10 Tensor核心加速卡專為資料中心使用而設計,適用於人工智慧推論、深度學習以及高效能運算,並可搭配NVIDIA人工智慧企業軟件套件,於混合雲中快速部署並進行工作負載調整;而RTX A5000和A4000專業繪圖卡則是即時渲染、虛擬實境等應用的理想選擇。 技嘉豐富的G系列伺服器產品線,專為支援更高密度的運算加速卡或繪圖卡而設計,涵蓋不同層級的使用需求,譬如可搭載8張雙插槽規格GPU並支援NVIDIA NVLink®互連技術的G492-Z51,就是一部機架式超級電腦,G492-Z51同時也取得NVIDIA認證提供搭配NVIDIA產品時的產品最佳效能與使用者體驗;G492-Z51支援兩顆新一代AMD EPYC 7003系列處理器,32組DDR4記憶體插槽以及12組NVMe / SATA / SAS硬碟槽。另一款G242-Z11 伺服器,同樣也已取得NVIDIA認證,支援單顆AMD EPYC 7003系列處理器,可容納多達4張具有PCIe 4.0傳輸速度的GPU卡,以實現邊緣運算的即時處理需求。 在伺服器管理方面,技嘉科技提供使用者可免費下載的技嘉伺服器管理軟體(GSM);在單機管理方面,透過技嘉伺服器管理平台(GIGABYTE Management Console)藉由遠端控制晶片(BMC)進行伺服器狀態監控、BIOS和韌體更新等;或也可以透過GSM進行複數伺服器管理與狀態監控。
-
率先通過官方驗證 台灣大5G涵蓋率達陣,「真5G」高速基站超標建設 要當「最好用」的5G網路
台灣大哥大本(13)日宣布取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5G高速基地台電波人口涵蓋率超過50%認證,為國內首家5G涵蓋率通過官方驗證的電信業者。台灣大去年底即超標建設6000座「真5G」3.5GHz高速基站,並於六都精華區達到約80%涵蓋,目前全台5G訊務涵蓋率已進逼七成,佈建速度與涵蓋率均比肩國際領先水準,展現「能所不能」的氣魄。開台以來台灣大5G用戶數快速成長,上個月已突破60萬大關,在在反映用戶真實需求—5G訊號「找得到」又「好用」才重要。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在5G開台時,台灣大即設定以「業界最佳整體5G上網體驗」為目標,我們深信,5G的整體體驗以覆蓋為主、高速為輔。因此開台以來,我們是最積極佈建的業者,5G涵蓋持續領先,在5G產品銷售組合設計上,亦不斷推陳出新,包括引領業界的「5G好速成双」系列、首創綁約48個月5G旗艦機零元帶走、momo幣月月送的「5G mo幣多」專案等。因為這些努力,台灣大5G用戶數穩健成長、滲透率領先業界,證明整體體驗才是用戶真正的5G需求。接下來,我們將持續致力讓更多用戶、在更多區域,享受台灣大平穩流暢的整體5G體驗,以加速5G在台灣的普及。 台灣大5G於去年7月開台,年底人口涵蓋率已逾50%,今年再通過主管機關NCC嚴謹的查核檢驗。放眼國際發展經驗,台灣大的5G佈建與國際頂尖業者同步,例如全球首家5G電信商南韓SK電訊,以8個月時間達50%涵蓋。其他如德國電信則是去年7月5G商轉週年之際,宣布人口涵蓋過半;澳洲龍頭電信Telstra於2018年底啟動5G服務,今年1月宣布涵蓋率50%達標;西班牙於2019年6月開通5G網路,為商轉前段班,第一大西班牙電信於2020年9月提供5G服務,年底全國涵蓋率75%。 5G 以下一個技術革命之姿席捲全球,各國紛紛投入5G商轉、5G手機陸續問世,「5G肯定比4G快,但前提是找得到訊號」道盡部分消費者心聲,要打造「找得到」又「好用」的5G網路,考驗的是電信業紮實建設、馬步穩當的真功夫,台灣大汲取5G先行國家的發展經驗,全力投入5G基站建設,提升涵蓋率與可用性,並輔以大數據分析使用者實際需求進行5G站台規劃選址,目前已達到全國365個行政區中、超過273個行政區有5G涵蓋的佳績,代表台灣大的5G用戶在全台大多數地區都能充分享受5G的高速。 台灣大哥大全力建置5G室外站點、全台涵蓋率達陣之外,亦獨步主打讓用戶「在外5G、在家WiFi6」無縫接軌高速上網的「好速」專案,大獲市場好評,「好速」用戶數自5G開台後已呈現翻倍成長。除了消費者端的體驗,5G更扮演著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台灣大以強大的5G涵蓋優勢,協助企業用戶布局搶商機,目前仍持續向5G國際先驅業者SK電訊取經,交流5G室內涵蓋的技術與工法,克服 5G 訊號室內穿透力不足的疑慮,為企業量身訂做IoT解決方案,提供重要商務應用,真正實現工業4.0願景。
最多人點閱
- Microsoft Azure Certified for IoT 快速打造智慧物聯網
- SP廣穎電通將於德國2015 Embedded World展示全方位工控系列產品
- 英特爾舉辦亞洲區創新高峰會 促進台灣與全亞洲產業體系的創新發展
- IEM於台北國際電玩展熱血開打,購買Intel Core i5/i7處理器系列+SSD 750即得限量好禮
- 深根台灣成就萬物相聯 2015 ARM®新竹辦公室擴大營運暨亞洲第一座CPU設計中心開幕
- AMD發表全球首款GPU硬體虛擬化產品線
- AMD推出全球首款業界領先的32GB記憶體伺服器GPU 瞄準高效能運算
- AMD推出全新Catalyst 15.7驅動程式 讓AMD APU及GPU充分展現Windows®10直覺化體驗
- PLEXTOR感恩節大回饋,M6V卡禮來雙重送!
- 希捷科技:2016年六大科技趨勢
- 台灣微軟攜手台大電機 高中程式夏令營獲佳評
- 台灣微軟與Lamigo聯手 應援總冠軍封王賽「Win for 10」!